(中新社新疆阿图什电 采、综述:胡嘉琛)“小时候,乡村都是土路,赶着毛驴车去县城要3个多小时,一路颠簸摇晃。现在,村村通了公路,村民骑着电瓶车就能去县城。”阿曼古丽·热合木提拉5日向记者讲述了她眼中家乡道路的变迁。
当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包括阿曼古丽·热合木提拉在内的8名民众代表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家乡发展变化和各自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的真实故事。
阿曼古丽·热合木提拉是克州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库都克村村民。克州又称“万山之州”,山地占全州面积90%以上,公路建设及养护难度大。而交通是否便利,关乎当地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及自治区的支持下,克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均达100%。得益于当地“交通+扶贫”模式,阿曼古丽·热合木提拉于2020年应聘成为一名乡镇护路员。
“主要任务是修整、清扫路面,巡查隐患。每天工作4小时,离家近,能帮家里做农活,还有了一份收入。”阿曼古丽·热合木提拉告诉记者,此前因为路况差,拖拉机进不了自家棉花地的困扰,也随着道路改善得到解决。
如今,不仅运输车辆能开到田间地头,乡村旅游也搭上了“交通便车”。在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一条长1.6公里,集民宿、餐饮、旅游、林果采摘于一体的民俗风情街,直接带动1500多名民众受益。
“来的不仅有当地客人,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度假村每月有10万元(人民币,下同)收入。”阿图什市大宫度假村负责人艾德里司·吐尔逊告诉记者,度假村有员工15名,每人每月有3000元工资。
当日,克州3名官员还介绍了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克州州长迪力夏提·柯德尔汗说,在克州,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民生不断改善。
阿合奇县“玛纳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托合那力·吐逊那力现场演绎了一段《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对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文学、民俗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国家对《玛纳斯》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对《玛纳斯》进行了收集、挖掘、记录、整理。”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说,现在《玛纳斯》被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维吾尔文、英文、德文、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等多种语言译本。
发布会上,阿图什市居民古丽克孜·派孜拉讲述了孩子在幼儿园开心学习、生活的情况。阿克陶县母婴生活馆老板艾日肯江·艾来提讲述了前往广东、上海等地寻找商机,之后返乡创业的经历。新疆紫金锌业有限公司碎矿车间副主任吾兰白克·杰恩西讲述了他和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故事。
塔兰提别克·阿那尔巴依是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居民,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他说:“住的楼房80平方米,我们没有掏一分钱,都是免费的。我们从大山搬出来,住着干净漂亮的楼房,还有挣钱的门路,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阿图什市第一中学足球教练亚森江·巴拉提讲述了当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后说:“我真诚地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到美丽的阿图什看一看,一起见证阿图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