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是我求学的转折点,修完高小,校方就分配往苏东中学继续中学的课程。当时采用的教材是台湾省正中书局出版的国文课本,其中不乏文言文的作者。记得当年的国文老师,是位高颜质的年轻女教师,可能对古诗情有独钟吧,常常鼓励我们多背诵,学古文,交作业时,如同学们在文章里;参杂些文言文语句的,哈哈!就拥有高分数的机会,从初中开始,我也对文言文,古诗有浓厚的兴趣与偏爱。
二00八年,偶然有幸认识了讯报的叶执编,在报上经常阅读到他和好友老林的唱和诗句。知道我对诗文感兴趣后,很耐心的指点拟诗的基夲原则。
过后我也离开了商海,讯报的文友庭院给了我学习,写散文的平台,这是我写作的开始。偶尔在散文里也会点缀自题的诗句,只求押韵,不理平仄的打油诗。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有路勤为径"。在不懈的研讨下,庆幸略窥了门径
疫情期间,作协开辟"夏梦诗轩"为旧诗研讨会的空间,开始时都是写藏头诗(冠顶诗),后再各自发挥展才华,可谓人才济济,不乏深藏不露的文友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在多位资深前贤的陶熏下,我学会了平仄,已可按格律写七绝,七律,其中也了解了对仗和押韵脚的窍门。真的很感谢前贤们。
最近更有一主题邀共唱和绝句,"胸有文墨怀若谷"的文友,不乏其人,流光溢彩,正点亮唱和诗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参和者,更掀起了美丽的浪花。
据说唱和诗有原韵、依韵、步韵、与和诗。门外汉的我再慢慢学习吧!初试啼声,插上一脚,旨在抛砖引玉。凔海有余珠,但求有收益。
古语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愿大家共勉之!
作者:凌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