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大半的日子,都在封城中消失了。
这段时期,常在附近散步,在家「察地观天」:跟花草植物打交道,抬头看着蓝天上自由自在飞过的鸟儿,思绪跟着白云飘。 掛着印尼的疫情严重,获知不少朋友师长都不在了,而悉尼就算封了城,感染人数仍节节高升。各种信息,把人压得透不过气。很多要做的事都明日复明日,甚至连阅读也打不起精神。
有天宛侄問起是否知道clubhouse?说那是一个云端的语音社交软体,今年初在世界各国的疫情严重时诞生的。人们在疫情中改變了原来的生活結構,有很多人被困在一个城市回不了家,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暖,因此这社交平台一下就火了起来。
带着好奇心也注册加入了。先到每个房间去看看,但见有多种语言可以选择,主题更是包罗万象:有教育、健康心理亲子艺术音乐,宗教哲学,投资理财、还有绘画阅读摄影,学习语言,谈论时事等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當然都是选自己所好。
开始,在“用心的咏春中医”房里,听那位医师说情绪与五腑六脏、经络的关系。又在“游艺未尽,品味艺术”,听年轻的艺术家谈艺术。再去了“边读边聊”的房間,听播如在读那本《当自我来敲门》。一般来说,自己是不会去读这类的书,也看不懂那些专有名称。但在他们边读边分析探讨中,竟听得津津有味。
听一位作家在读着《色彩的履历书》,那是一本说颜色的来源和每种颜色背后的故事。听《阿曼达的旅程》的作者朗读那本书,那是她的经历,却写成梦幻故事,非常有趣。在“小酒馆”听到主持人谈教育孩子,说父母是本教科书,而他,做到了往来无白丁,这句话让我深思不已。也喜欢在“好书共读会”听他们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每读完一章,大家就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这可让我得益匪浅。
最喜歡的是”終身學習成長營”的节目。每个星期日听大家在诗歌房分享诗,中英古今的都有。也共同阅读了不少好书,唤醒了大家在冬眠的阅读兴趣。在“习惯的养成”这节目,主持人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带领大家一起冥想,不知不觉已坚持了两百七十多天。冥想过后是讨论主持人定好的话题,他们每位都很有主见,思维敏捷,更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出口成章,用词精准。在回应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婉转而有风度,让人佩服。
今年的最后一天,“终身学习成长营”在回顾2021年,大家都异口同声的感谢两位主持人,在此房凝集了一群跨国跨身份,不同年紀而志趣相投的人们。让大家彼此学习,互相启发,认识世界,更好的成长自我。
谢谢宛侄,让我在二零二一年中,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作者:阿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