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5, 2025
Home文友庭院品味黄山

品味黄山

从黄山回来已经好长时间了,心中总觉得有些挂牵,断断续续便写了此文。
记得好象是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认为这是对黄山最高的评价了。徐霞客第一次到达黄山脚下的汤口时,当时大雪封山已3个多月。这时的徐霞客游兴盎然,自然不被封山所阻,在壑深雪厚的山中记录下2千多字的冬景黄山。隔年的金秋时季,徐霞客重游黄山,又写下了约1700字的日记。两年内两度游黄山,可见徐霞客对黄山的喜爱。
我也是两游黄山的,第一次上山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好象没有索道,我是徒步上的黄山。这次上黄山是从云谷寺坐索道上山,从白鹅岭、北海、狮子峰,再上光明顶。
这次上黄山是清明时节,大多时候都是细雨纷纷,雨蒙蒙的黄山,四处雾蒙蒙一片景观就显得虚无缥缈若隐若现,只能看清近处的松树,远处的山峰都隐没在云雾之中。在登百步天梯爬“一线天”时,雨稍小了些有了一定的能见度。“一线天”是一条“之”字形的斜线,人们如同蚂蚁一个个往上爬。黄山的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雨后乍晴的天空,氧离子多空气清新,云海浩瀚天际又变幻莫测。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最让人难忘的是松,黄山大多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的山土壤极薄,尤其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出碧绿的长臂,显出独特的气质。
黄山的松有顽强的生命力,为了从石头缝里寻觅生机,它们牢牢抓住绝壁,与石头搏斗着抵抗着狂风的撕扯与摧折,从石头缝中挣裂出来。据说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而被吸收。在危岩峭壁或峰崖绝壑,我们都能见到独居一隅的奇松。
在山间栈道茫茫的雾霭中,常能见到破石而生独傲天地虬根盘结的奇松,它们站立在人迹罕至的荒峰野岭,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它们姿态各异,一棵孤松或孤傲或英武。黄山名松众多,最有名的是迎客松。它在玉屏峰前的狮石旁,姿态苍劲寿逾千年,树形平展如盖,侧枝横空斜出,看似在展臂迎客。迎客松像一位母亲,守候在玉屏峰,时刻盼望着游子的归来。在迎客松身边流连驻足,就像依恋自己的母亲一样,围绕在它身边,就像儿女绕膝一般,归家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迎客松天生就有一种凝聚力与感召力。
黄山上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这些怪石或大或小,都妙趣横生。大的独立成峰,如仙桃峰老人峰;小的座落于山峰之上,如一个个优美的小盆景,又好像一个个生动的动植物石头雕像。有的像灵动的松鼠,有的像翩飞的鸟儿,有的似盛开的莲花。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千奇百怪的黄山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趣迥异而令人叫绝。黄山石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石或兀立峰顶,或与松结伴,千岩万壑构成一幅幅天然的山石画卷。
黄山以峰为体以云为衣,黄山石的“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如果从天门坎了望,这块巨石又若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五个老者的形态,又名“五老上天都”。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著名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奇巧别致的怪石,或酷似珍禽,或形如野兽,这里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黄山“四绝”的温泉,大都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炭酸为主,可饮可浴。据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黄山的温泉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
我看过黄山的日出,这日出是黑与白的交替,是光明与黑暗的更迭。由黑变白由白变红,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却会永久铭刻在记忆里。在茫茫云海之中,先亮出了一个小红点,然后红点逐渐变大,露出一半又不断上升,又不断变大变圆,最后终于冲破黑暗的云层,喷薄而出。
常说黄山有“四绝”,可我分明看到了黄山还有第“五绝”,那就是黄山的挑夫。
正当我在台阶间漫步游走时,突然有一阵窸窸窣窣声音从我身旁走过,这有节奏的喘息声来自一个流动的画面,一个挑着二百来斤的挑夫慢慢地从我旁边走过。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脖子搭着一条白毛巾,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的绳子吊悬着两包沉甸甸的货物。我空手行走都累得气喘吁吁,一个老者却肩挑二百多斤的重担却稳步如飞,而这样的挑夫,在黄山上比比皆是。他们行走的方式很有特点,一般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七八级台阶,到了台阶的右侧,便转过了身子,再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一次转身,扁担就换一次肩,来回曲折着向上攀登。
黄山上四处都可见挑山工穿梭的身影,他们更多都是头发花白年过半百的老者,我与一个在路旁休息的挑夫攀谈时,感觉到了他的唇齿稀疏与瘦骨嶙峋,还感觉到他被扁担磨得满是茧的臂膀是宽厚与雄健的,满是黑黝黝的肌肉与肉疙瘩,显然是长年累月被扁担压出来的。
在我的眼里,挑夫是可敬的人,他们是黄山壮美的一道风景,是黄山的魂,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使我想起了巍峨耸立的黄山雄峰和坚韧挺拔的黄山青松,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之美,他们不畏艰险永远向上攀登的姿势,塑成了一座座顽强不息的流动雕像,挺起了一个个坚韧不屈的脊梁,他们一头挑着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一头挑着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黄山因有了一个个挑夫让黄山更加绝美,他们的高度就是黄山的高度,他们的骨骼就是黄山的骨骼。

作者:散文/张礼

RELATED ARTICLES

月落湖

秋凉好读书

生活是美好的

- Advertisment -spot_img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