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有关资料记载,春节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然而,江苏省天文学会的天文学家却表示,现行“春节”称谓才有95年历史。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
据《史记》载,夏代元旦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再提前至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西汉初期。到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才恢复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历代相沿未改,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记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最早的春节1966年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1985年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的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年、2262年、2357年、2520年、2539年、2634年,一般原则上春节是过第一个正月。
在农历一个月不满30天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计算的,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出现大月、小月,便会发生在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的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夜就提前到腊月二十九。
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很多国家也过农历新年。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汶莱、菲律宾、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毛里求斯。以前日本也过农历新年的,后来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福”字倒贴有讲究,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压岁钱的由来。“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些妖怪的,后来成了“压岁钱”。
为什么叫爆竹?南朝梁代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燃烧爆竹。后来火药出现了,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塞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现在成了“鞭炮”。
拜年抱拳的规矩,原来男女的抱拳恭喜是不相同的。男性拜年抱拳要“左包右”,此为“吉拜”;如果右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与男性相反。
捞鱼生习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在人日(正月初七)那天喜欢大伙儿一起捞鱼生。由特制调酱汁麦芽糖(甜甜蜜蜜)、蜜糖、生抽,醋,柠檬汁、酸柑汁搅拌,各种蔬果礤丝片,青红椒,西芹,泡菜,紫色包菜,茼蒿菜,炸豆腐皮,橘子饼,红白萝卜丝,芜菁丝,玉米饼片,炸米粉,紫菜,鱼丝条,西红柿片,芒果切条,梨子切条,苹果切条,火龙果捣酱,酸梅酱,千岛酱,美乃滋酱(mayoness),芝麻酱,瓜缨丝(生木瓜丝),青瓜丝、柠檬叶切成细丝、柚子肉和搭配腌姜丝,腌荞头,洋葱丝,白芝麻,花生碎(岁岁平安),五香粉(五福临门),胡椒粉和生鱼片,海蜇,炸芋头丝,番薯丝,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同时拌匀“鱼生”,搅拌时需要说新年愿望和贺词吉祥话。
年夜饭的各种菜肴取谐音讨个好兆头,吃腐竹是“富足”、鱼是“富贵有余”、生菜是“生财”、发菜是“发财”、猪肠、猪肚、猪心、猪肝是“好心肝好肠肚”、芹菜是“勤劳”、青蒜是“会除会算”、白菜是“百财”、韭菜代表“长命活到九十九”、芫荽是“有缘”、豆腐是“富贵”、吃海参豆干代表“升官”、螃蟹是“拜蟹手足样样会”、蚝豉代表“好市”、鸡代表“吉祥”、年糕是“年年高升”、苹果是“平安”、橘子是“大吉”、橙子代表“成功”、柚子是“应有尽有”、梨子是“利是”、柿子是“事事顺利”、黄梨是“旺来”、吃花生是“长生不老”、吃萝卜糕是“好彩头”、吃面条是“长寿”、吃饺子是“招财进宝”。
中国幅员广大,南北各地的习俗和应节食品略有不相同。随着第一代移民把传统习俗带往世界各地,又融合了当地故有的文化变成多元文化。
作者:炅昱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