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专题报道)距离东加里曼丹兰道阿塔斯村(Rantau Atas)欢迎游客的大门不远处,一排排的橡胶树整齐地排列着。在橡胶树荫下矗立着数十个树桩,这是银蜂(trigona bee)的家园。
这些蜜蜂为银蜂(madu kelulut)蜂蜜。现在是东加里曼丹帕塞副县兰道阿塔斯村的Nyungen Jaya林农集团的收入来源。
银蜂蜂蜜本身在其他蜂蜜产品中脱颖而出,因为它的营养成分比普通蜂蜜高,颜色较深表明抗氧化剂含量较高。
根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蜂蜜还含有海藻糖或一种低血糖指数的糖。
Nyungen Jaya林农集团的负责人阿里安萨(Aliansyah)称,他所在的村庄长期以来一直以帕塞地区的森林蜂蜜生产商而闻名。然而,在过去,只有少数人参与从村庄周围的森林中采集天然蜂蜜的业务。“我们什么都不懂,只能看,最多只能买。”
开始银蜂养殖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蜂蜜养殖。这始于2018年Nyungen Jaya农民集团的成立,得到了肯迪洛(Kendilo)生产和环境和林业部森林管理单位的投资计划2的支持(FIP2)。
FIP2项目旨在通过提高森林管理单位在可持续森林管理方面的机构能力,来支持森林管理单位(FMUs)的发展方案和社区赋权。它还寻求通过赋予社区赋权来改善以森林为基础的社区企业。
Nyungen.Jaya林农集团在2019年获得了120个蜂桩,作为开始银蜂养殖的一种援助。他们还分别获得了Kendilo KPHP赠款和Nusantara社会林业发展计划的120个蜂桩。
援助协助阿里安萨和他的同事改进了银蜂蜜的养殖。2020年他们共生产了120升蜂蜜,2021年约为227升。蜂蜜是从村子周围六个地点的养殖区取得。
每个蜂桩可以在一个月内生产大约0.25-1.0升蜂蜜。由于天气好和春季开始等因素,总产量达到每月55升的峰值。
2022年,由于阴雨天气,他们只收获了5升,这影响了蜜蜂在每个蜂桩中的收成。
两个渠道分销
到目前为止,该集团通过两个渠道分销蜂蜜,即肯迪洛生产森林经营单位和农民团体成员自己进行的销售。
森林管理部门正在销售以“Kendilo Bee”品牌的蜂蜜,价格为每升20万盾,并计划在2022年将其增加到每升25万盾。
林农团体的成员以“Madu.Manti”品牌在当地或向该地区矿业公司的员工销售产品。
银蜂蜂蜜每瓶250毫升售价12.5万盾,500毫升装售价为22.5万盾。
银蜂蜂蜜生产的成功,使到包括阿里安萨在内的数十名来自兰道阿塔斯村民收入增加,生活大获改善。
阿里安萨说,他的团队希望扩大蜂蜜销售网络。
然而,他们仍然受到道路通行问题的阻碍,因为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大城市——县府塔纳格罗格特(Tanah Grogot)。这条路也没有完全铺好,下雨的时候行走有点困难。
当有人通过网上购物购买少量蜂蜜时,这使得交付变得困难。
因此,目前,几乎90%的农民团体的银峰蜂蜜生产是通过肯迪洛生产森林管理单位进行的。
他得到了支持,以利用自己的品牌推销产品,以此改善村社区的福利。
确保产品销售
生产性森林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西拉菲(Muhammad Hijrafie)表示,该部门正在推动当地农民团体的产品,如木炭和蜂蜜,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客户。他甚至想鼓励集团和森林经营单位生产的非木材林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除了蜂蜜之外,还有几种产品有可能进入更广泛的市场,例如由森林农民组织的一个合作伙伴生产的由马来柚木(Vitex.pinnata)制成的木炭。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之一是与三马林达穆拉瓦曼大学林业学院合作开发衍生产品。其中包括蜜蜂生产的蜂胶或树液以及木炭衍生产品,例如肥皂和木炭面膜。
肯迪洛森林经营部与东加里曼丹省工贸合作社、中小企业厅等各方沟通后,市场开发工作也在进行中。网络的扩展是在期望大买家将产品从农民群体分发到更大的市场的情况下进行的。
到目前为止,产品销售情况相当不错,包括银蜂蜂蜜产品。这是因为人们食用蜂蜜是为了提高免疫力。
西拉菲称,森林管理部门推广非木材林产品的计划可以改善社区福利。在他们发起的所有计划中,他们确保所有产品都能进入市场。(INT/GOH)
《新闻解释》认识‘银蜂’
俗称“银蜂”的无刺蜂近年来已成为养蜂业最热门蜂种。除了没有螫针不会伤人外,其生产的蜂蜜有着独特的酸甜香口味,进而吸引越来越多人将之视为宠物和专业养殖。
银蜂只生存于东南亚、澳洲、南美洲和非洲一带的热带区域。全世界约有600个种类,而婆罗洲境内品种也有约38种。
银蜂的蜂巢大多筑在中空的树干,巢在树洞内呈长桶状,只留下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孔的外侧则因品种而异被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入口。
银蜂是种蜂胶产量高的蜂种,银蜂把蜂蜜收藏在蜂胶包里头,经酿造而成独特的酸甜口味。
银蜂养殖是一个新兴产业,不过许多有关于养殖的技术尚未成熟,对于银蜂的习性等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因此,银蜂养殖其实有一定的风险。之前有许多跟风者冒然进场大量养殖,结果蜜没收成,蜂群飞走,落个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