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如期到来了,那美味可口的粽子和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中秋节的月饼一样,成为我们过节的一部分。
这些年来,我辗转祖国各地,有幸吃到腊肉香肠粽、火腿粽等许多形状各异、不同风味的粽子,而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包的粽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母亲包粽子时的劳作身影早已印在我的心底,清晰如故。我儿时的时候,每每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早早起床开始忙碌,她首先把洗净的糯米、红豆分别盛于盆内浸泡,然后把煮过的槲叶磨洗。洗过的槲叶光滑、柔软,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午饭后,开始包粽子,心灵手巧的母亲,摆弄着手上的粽叶,嫩绿的粽叶被折成漏斗状,灌入糯米压实,浇上几滴水增加密实度,包裹好后,再用粽叶撕成的细绳系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傍晚时分,母亲把大铁锅铺上一层槲叶,然后把包好的粽子码放锅内,添水,生火,盖上锅盖。当锅内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时,香气便在屋檐下散发开了。剥开热乎乎的粽子,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又糯,是我儿时最甜蜜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省城安家立业了。父母随我们开始了以武汉为家的日子。有一年端午节前,他们兴冲冲地买来一大束艾草挂在我家门上,说是驱虫辟邪。那束味道浓烈的艾草在我家门上足足挂了半个多月,直到变得又干又脆才被扔掉。但那个味道却从此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感受到端午除了美味的粽子,还有那浓浓的艾香。那一年,我在家陪父母过完端午节后,开启了我近四年的远征生活。
“征儿,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你回家吗?”母亲熟悉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我说:“项目忙着赶工期,我值班,回不去了。”母亲听后一定是失望了,但还是嘱咐我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虽然我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还是一个孩子。母亲肯定会理解我的,因为她儿子是一名建筑人,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为了祖国的建设,长年累月不回家已经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常态。
端午节的晚上,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望着墙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法作品,不禁感叹万千,虽然我与母亲隔着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却始终连在一起。端午节像是触动思念的一个开关,在思念之中,除了看赛龙舟,吃粽子,忆屈原外,还有远方那一缕最温暖的牵挂。
作者:梁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