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报香港综合讯)美国高级经济官员即将在瑞士与中国官员会晤,讨论这场扰乱全球市场、打击消费者信心、并导致中美商品贸易大幅减少的关税战。
这是自特朗普总统今年2月开始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两国已知的首次高级别接触。
双方的快速报复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到4月中旬飙升至145%,而中国对美国产品也加征了125%的关税。特朗普随后表示,他“在某个时候”愿意降低关税。
如今,两个对手即将在未来几天重返谈判桌,一项协议是否指日可待?还是关税的全面回撤仍遥遥无期?
以下是《日经亚洲》指出的五个关键点:
1、为何华盛顿此时寻求缓和与中国的关系?(huruf bold gak usah besar)
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及其他多个国家加征高额“对等”关税以来,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这一天他称为“解放日”。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股票、债券和美元出现罕见的同步抛售,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动摇。
随着特朗普在4月9日对大部分关税实施90天暂停(中国除外),股市有所反弹。多家华尔街银行警告称,其关税政策有可能令美国今年陷入衰退。摩根大通目前将此概率从先前的40%提高至60%。
尽管市场略有回稳,中美之间的商品流动在过去几周急剧下降,美国买家暂停订单。沃尔玛和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在与特朗普的私下会谈中警告商品短缺和价格飙升,据CBS新闻报道。
中国方面则保持强硬态度——这一点被认为迫使华盛顿重新审视其策略。
“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团队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未能达到其既定的战略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研究员高健说。“此时重新接触美国,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也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
2、中美会多快、多大幅度地下调关税?(huruf bold gak usah besar)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4月下旬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缓和,但分析人士警告,这一过程可能旷日持久。
贝森特即将在瑞士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晤。“这只是中美之间不可避免的漫长而艰难谈判的初步步骤,”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斯蒂芬·奥尔森说。
在不改变表面关税税率的前提下,双方已有部分让步。美国部分豁免了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的145%税率,中国也悄然制定了不被125%税率覆盖的商品清单——包括芯片、药品和航空发动机,据《日经亚洲》报道。
22V研究公司(纽约投资顾问机构)的迈克尔·赫森和宋厚泽指出,如果特朗普愿意在没有重大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回撤关税,北京也将做出回应。反之,北京可能会观望美国是否先让步。
如果双方都不愿率先行动,可能会继续通过有针对性的豁免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将拖延全面关税回撤的时间,也可能意味着通过非关税手段(如出口管制)继续针锋相对。”
部分经济学家对关税逐步回撤持更乐观态度。
“我们认为中美双方都希望达成一项全面协议,”摩根士丹利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谢坚(Chetan Ahya)表示,同时承认“谈判将复杂且需要时间。”
他预测,在6月底之前,美国可能将对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降至60%,年底前进一步降至34%,反映出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被移除。但即便如此,对中国的关税仍高于对其他国家的10%基准,对贸易仍有阻碍。
3、中美之间有可能达成“重大协议”吗?(huruf bold gak usah besar)
自特朗普竞选总统以来,一些人认为他可能寻求通过一项涵盖广泛问题的大协议,彻底重塑中美关系。但许多专家认为,在目前阶段这不太可能。
例如,围绕台湾的紧张局势,或特朗普政府要求中国企业在美退市等问题,可能不会进入议程。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创始合伙人柯艾德(Arthur Kroeber)表示,任何实质性协议都需要美国取消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产业和技术的限制,并允许他们大规模投资美国。
“一项真正改变中美交往方式的协议,需要承认中国公司在美国直接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说。由于华盛顿当前对中国的整体态度,这种情景不太可能发生。
他更现实地认为,中美或许会达成一个“基本是面子的”协议,双方各自降低部分关税,以实现一种“有管理的贸易”。
4、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是什么?(huruf bold gak usah besar)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官员仍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真正的诉求,以及他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回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霍夫曼(Bert Hofman)表示,对于北京而言,仅仅理清美国的真实议程,就将是一次积极成果。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从与中国“全面脱钩”到联合其他国家遏制中国、再到终结贸易逆差等多种目标。
在瑞士会谈前,贝森特称中美有“共同利益”,美国并不寻求脱钩。“我们想要的是公平贸易,”他说。
分析人士还质疑,特朗普是否给予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足够的政策主导权。还有观点认为,双方的不信任和不相容的诉求将阻碍任何和解路径。
近年来,华盛顿多次敦促北京提振内需,而不是继续依赖出口驱动增长模式。中国拒绝了多数对其产能过剩的国际批评。
“这一根本性竞争尚未解决,双方都在试探底线,同时避免表现出妥协,”华盛顿保守派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的中国项目高级主任克雷格·辛格尔顿说。“双方仍在相互观望,谁都不愿先迈出那一步。”
5、如果僵局持续,世界将面临什么?(huruf bold gak usah besar)
若中美继续维持高关税,世界经济将受到冲击。
世界贸易组织在4月警告称,中美之间实际上的贸易禁令若持续,全球商品贸易可能下降多达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上月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的3.3%下调至2.8%。
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而中国原本出口美国的商品将需在国内或其他国家消化,这可能加剧中国多年来持续存在的通缩压力。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承受经济困难方面更具韧性。
“中国的判断是:相比之下,中国更容易应对通缩,而美国政治上则难以承受滞涨,”Gavekal的柯艾德说。
僵局也将对其他亚洲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它们一方面依赖中国的中间产品,另一方面又依赖美国的需求。“这意味着他们处于两难境地,”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的加西亚-赫雷罗表示。(译自《日经亚洲》英文版/Editl)
US-China Rep:左图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右图为中国副总理何立峰。(INT)